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姚人多:從三件事看馬政府

中國時報  2008.06.22
從三件事看馬政府
姚人多

 馬英九政府上台滿一個月,這一個月來,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件事,這三件事合在一起看,卻可以看出這個新政府給台灣人民的大方向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油價上漲的問題。油價的問題現在被定位成「全球性的通膨壓力」,這完完全全是個事實,不過,選前這七個字幾乎不曾從馬英九的口中出現過。一個月以來,馬政府沒有告訴我們如何面對這個壓力,他唯一向我們宣示的只是「節能減碳」,並檢查總統府的大官們有沒有帶手帕及環保餐具。對那些投給他的七百多萬選民來說,這是一個多麼痛苦的落差。此時此刻的馬英九應該要提出一些具體的方案,來減少人民在通貨膨脹下的痛苦。最簡單的作法,比如說,把高速公路的通行費減半,廣大的人民將會因此而受益。

 其次,擴大內需方案。擴大內需方案是否如民進黨所言是「後謝」,不是重點。我認為,擴大內需方案應該把它放到國民黨「拚經濟」的軸線中去思考。馬政府的邏輯相當簡單,如果台灣的經濟成長的速度大於物價上漲速度,那麼,物價再怎麼漲,國人都能夠免受其苦。然而,對一般的藍領與白領的受薪階級來說,就算經濟成長率真的提升了,也無法立即反映在他們每個月的收入之中。最糟的是,類似擴大內需方案的經濟政策會啟動數個無窮無盡的追逐過程,以後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被迫要增加自己的收入來符合物價上漲的趨勢。然而,這是一個注定要失敗的追逐過程。

 第三,兩岸關係上。這一部份是馬政府上台之後的重點項目,也是贏得最多滿意度的施政面向。我認為,最近民進黨在這一個議題上的攻防並不會讓該黨加分,因為有無貨運包機,有無自我矮化都不是重點。這裡的重點在於,七月兩岸直航包機與陸客來台後,台灣的未來將面臨重大的轉變,因為現實的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接近台灣。台灣要如何面對這個轉變,馬政府始終沒有清楚地告訴國人。更精確地來講,台灣已經因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被放到一個固定軌道上面,沿著這個軌道走下去,台灣必然與中國越走越近。走得近不是問題,問題是走近之後的結果是什麼?不管有無擱置爭議,不管是叫馬先生還是馬總統,重要的是那個軌道通向何方。

 當然,如果他最終的願望是「終極統一」,那麼,因為台灣若照著現在的路走下去,不被統一將是政治上的奇蹟。不過,如果他遵守他就職演說中所言,要堅決捍衛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尊嚴與主權,那麼馬英九應該提出具體的方案,如何一方面把台灣推向中國,另一方面卻能凝聚全台灣人團結一致的獨立主權共識。這一個月來,國人同胞們看到了前者,卻完全看不到後者。

 還記得那個對六四念念不忘的馬英九嗎?現在的馬總統其實可以做很多事來讓中國觀光客更瞭解中國政權的本質,而這些事可以開啟兩岸關係的另一條軌道。比如說,他可以印製六四真相的免費光碟,讓每個來台的中國觀光客人手一份。馬政府應該把握機會,讓中國人來台灣不只消費,還可以認識台灣的民主,以及更重要的,認識真正的中國。

 總之,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馬政府都還沒開始做。我認為,這是新政府對台灣未來的定位出了問題。當然,不管是什麼單位(尤其是剛下台的民進黨),為新政府打分數都嫌太早,不過,以後的每一天,馬政府都應該嚴肅看待人民對台灣未來的殷切期待。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